您当前位置:主页 > 最新发现 >

最新发现

“秘色瓷哪里造”上榜考古新发现

时间:2017-04-20 10:19 作者:未知 来源:中国商报 点击率:182

       4月12日,随着“2016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终评会”在北京落幕,备受关注的“2016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也由此揭晓。在这个被称为中国考古“奥斯卡”的评选中,浙江慈溪上林湖后司岙唐五代秘色瓷窑址榜上有名。

  在中国陶瓷考古界,有一个流传了千年的谜团,那就是关于秘色瓷的产地。之前学术界的主流观点普遍认为,“秘色瓷”与越窑关系密切,然而,因为缺乏窑址证据,让这种猜测一直未能取得实质性突破。近年来,随着浙江慈溪桥头镇上林湖后司岙窑址的考古发掘的启动,经过历时1年半的持续发掘,考古队员们在窑址发现了30多种秘色瓷。由此也破解了这一悬而未决的千年之谜。

  日前,中国商报记者独家专访了此次后司岙窑址考古发掘的领队——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员郑建明,有关秘色瓷那些沉睡的过往,以及此次具有里程碑意义的考古发掘中种种鲜为人知的故事,且听他是如何娓娓道来,逐一揭秘的。

  中国商报:首先请您介绍一下,启动此次考古发掘源于怎样的契机?

  郑建明:2015年底,对后司岙窑址及包括该窑址在内的上林湖水下遗存的考古发掘与勘探工作便开始了。这是国家文物局批准实施的《上林湖越窑遗址2014—2018年考古工作计划》中的重要一环。

  在国家文物局的批准下,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携手国家文物局水下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宁波市文物考古研究所、慈溪市文物管理委员会办公室,共同于2017年初完成了此项考古发掘与勘探工作。

  中国商报:如此大规模的发掘,难度主要在哪儿?

  郑建明:最大的难点就是如何采集与处理窑址的海量标本。因为窑场的标本数量非常庞大,尤其是唐宋时期的窑场,是以整个山头来计算的。标本的全部采集会将整个山头削低数米甚至搬空,所以我们在想怎么处理后司岙窑址的时候也是费尽了心思。

  经过反复的考量,我们最后决定采用以九宫格法分多个层级全部采集的方法,因为这样做不会遗漏掉有用的信息。在这个过程中还使用了包括地面激光扫描、近景摄影测量等多种现代科技手段进行全方位三维记录。尤其是三维模型的分辨率,能够达到看清每一件标本器型、胎、釉等特征的清晰度。

  中国商报:经过这1年多的发掘工作,最终收获如何?

  郑建明:上林湖是唐宋时期越窑的中心窑场,而后司岙窑址是上林湖越窑遗址中最核心的窑址,也是晚唐五代时期秘色瓷的最主要烧造地。

  此次进行发掘的面积有近1100平方米,揭开了包括龙窑炉、房址、贮泥池、釉料缸等在内的丰富作坊遗迹,同时清理了厚达5米多的废品堆积。当然也出土了大量晚唐五代时期越窑青瓷精品,其中包括品种十分丰富的秘色瓷。值得一提的是,许多器物都是首次露面,在公私博物馆馆藏与历年来的考古出土品中均没有看见过相似的器物。可以说,早前法门寺等地的发现为“谁在用”秘色瓷提供了实物依据,而此次的发掘则首度为“在哪儿造”提供了实物依据。

  中国商报:这个过程中哪些片段令您难忘?

  郑建明:最开始的后司岙窑址是有一部分在水底下的,前年开工的时候水位还是很高,当时我们一直以为考古发掘会不完全,大家都有些遗憾。不过,意外的是去年天公作美,雨下得非常少,导致水位越来越低,每低一点我们就挖一点,就这样我们一步一步地把整个窑炉全部都挖出来了,完整展现了烧制秘色瓷窑炉的全貌,对此次考古发掘工作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意外的同时也是一个相当大的收获。

  而且在这次发掘过程中,在考古学方法上进行了许多新的尝试。比如进行了三维化全记录,并且进行古代窑场废弃过程的三维化重建。我们希望最终呈现出来的是除了最后的现场与出土的遗物外,更重要的是整个发掘过程,这个过程可以在三维模式下重演,给未参加发掘的学者以检视与再研究的可能。

  另外,在发掘过程中我们也使用了低空机无人遥感等三维记录技术,由于上林湖在新中国成立后建坝抬高了水位,不少遗址深藏水下,因此我们还使用了多项水下考古技术,系统获取了上林湖湖底丰富的水下遗存,使得此次考古更像是一个“水、陆、空”全方位的考古。

  中国商报:秘色瓷这个称呼确实让人对它浮想联翩。

  郑建明:秘色瓷是指唐代越窑青瓷中高等级的精品,所谓“秘色”,即指珍稀、供御品之意,是进贡朝廷的一种特制瓷器精品。它的胎泥比一般的瓷器要更细腻纯净,致密度也很高,釉色十分莹润肥厚,达到了如冰似玉的效果。唐宋时期的许多诗歌、文献中描写其十分优美,便引得人们去考证、猜想,以至于出现了各种各样的说法,由于秘色瓷的存世量极少,也就越发加剧了这种瓷器的神秘感。

  其实,秘色瓷有一种十分特殊的装烧工艺,一般瓷器的匣钵都比较粗糙,而秘色瓷却使用的是瓷质匣钵。这种匣钵的胎极细腻坚致,并且匣钵之间使用釉封口,以使在烧成冷却过程中形成强还原气氛,形成区别于唐代青瓷的青黄色,而是天青色的莹润质感。但是烧成后需要将瓷质匣钵打破才能取出里面的青瓷,成本较大且较易破损,所以这也是其烧成不易的一个原因。

  中国商报:对于此次考古发现,有下一步的工作计划吗?

  郑建明:整个发掘现场都会以博物馆的形式来建设,目前遗址博物馆已经在建设当中了,预计今年年底就会面向公众开放。

  这次的发掘工作是作为遗迹的方式来进行清理的,所有的出土物在剔除泥土之后留在原地,有些像清理墓葬,包括所有的窑具、窑炉砖块以及各种青瓷产品,最后再进行三维扫描,全面记录每一层所有遗物的分布情况。因为重要的标本在三维立体图上会进行定位编号,形成清晰的三维坐标,这样不仅可以看出器物之间的关系,对窑场的整体分布也会有一个很直观的了解。届时大家走进遗址博物馆就可以清晰地看到由三维地层串联起来的发掘过程,倒过来看就是整个窑场的废弃过程,一定会非常有趣的。

  中国商报:光是听您描述,都让人迫不及待了。如果我们现在想先睹为快,在哪里可以看到比较高品质的实物?

  郑建明:1987年4月,法门寺出土了数百件珍贵文物,14件越窑青瓷器也在其中。在记录法门寺皇室供奉器物的《物账碑》上,这批瓷器被记载为“瓷秘色”,由此而断定这一类形制的瓷器为“秘色瓷”。而它们目前大多藏在法门寺博物馆,此外国家博物馆和陕西历史博物馆各藏有两件。

  五代十国时期的吴越国,正是秘色瓷烧造的坐标点,所以大量的秘色瓷均被发现于吴越国开国君主钱的家族墓葬中。钱是临安人,其家族的大部分墓葬都在临安,所以浙江省临安市文物馆是目前所藏秘色瓷数量最多的地方。而馆藏秘色瓷数量第二多的是浙江省博物馆,主要来源于杭州市市郊玉皇山下的钱元墓出土。苏州博物馆藏有3件秘色瓷,因为钱有一个儿子被分封在苏州,应该也是钱氏家族的东西。

  另外,首都博物馆藏有北宋韩轶墓出土的秘色瓷,还有南京博物院藏的扬州出土的秘色瓷等等,都是主要的出土秘色瓷完整器。而此次出土的秘色瓷样本已挑出百件左右即将在故宫博物院展出,感兴趣的朋友不妨去看看,近距离去感受一下秘色瓷特有的魅力。
 

【责任编辑:刘海洋】
 

最新文章

推荐文章